中国艺考教育的引航者 在线报名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表演学的基础理论是什么?

2021-07-21
来源:中影人教育


       20世纪西方戏剧理论的主要成就在于表导演理论,表演成为戏剧的本质问题。表演理论研究的问题关键在于,表演在研究中被视为何物。

       然而,西方戏剧理论从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理性批判的因素减弱了,呈现出的更多的是颓废与残酷,象征与神秘。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主义戏剧理论不关心社会与时代问题,而是希望以审美现代性对抗社会现代性,以一种叛逆的、有违常理与惯例的形式展现对既成观念与理性的颠覆与反思。从呈现“客观真实”到探寻“内在真实”,从追求“真实的幻觉”到推崇展现“梦境与幻觉”,西方戏剧理论的潜在话语转变了。真实与幻觉本就是一组悖反的概念,能否以幻觉的手段来追求真实本身就是可疑的。西方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戏剧理论试图以审美现代性对抗社会现代性,颠覆与批判戏剧传统与体制,反对幻觉剧场,反对剧本专制甚至反戏剧,呼唤观众的参与,强调戏剧介入生活甚至取消戏剧与生活的界限,将戏剧当作现代人的精神仪式。从此,戏剧的概念模糊化,戏剧成为仪式,表演不仅仅存在于戏剧中,也存在于社会之中,观演的区隔被打破,真实与虚幻、演员与观众、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都变得模糊不清。表演可以发生在任何时空之中,可以是随机的与不可重复的,就像日常生活本身一样,所有人都在演出,无所谓观众。在这样的理念前提下,表演成为戏剧理论中最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同时,表演的意义与范畴被无限扩展,与其说是一个戏剧概念,不如说是一个人类学概念,渗透到戏剧、舞蹈、仪式与日常生活之中。

       谢克纳的人类表演学以表演为核心,表演的意义被极大地拓展,生活与艺术是相互摹仿的关系,戏剧的概念与表演的范畴被扩展到人类日常活动之中。其中的表演具有回归原始主义的倾向,试图将古典时代以来逐渐审美化、纯粹化的作为一种艺术类型的戏剧还原为普遍的生活活动,否定艺术与生活的美学界限,这也就颠覆了西方戏剧美学的基本假设,即区别戏剧与生活的摹仿说。它试图摆脱剧场与戏剧的拘囿,生活中处处有戏剧,表演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任何人都无法摆脱或忽视的生存方式。

       这一理论最直接的灵感来源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戏剧思潮中的境遇剧。境遇剧无所谓剧本,也不需要情节与人物的构思,剧情产生于表演过程的“机遇”之中。它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剧本与剧场,无所谓演出与观看。境遇剧出现的动机,是试图为艺术找到一种参与社会抗议的方式。戏剧不再是一群人表演一段故事给另一群人看的模式,戏剧就是生活本身,是生活中探寻真理的方式,戏剧与生活之间几乎没有界限。1967年,理查德·谢克纳创办“表演剧团”,试图在个人表演的艺术性与群体参与的社会性之中探索一条戏剧生存的新道路,但也面临破坏传统与破坏自身的双重危机。毕竟,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社会的界限,戏剧又能因何而被称为戏剧呢?艺术与生活\社会的关系始终是谢克纳戏剧理论中的纠结之处,他在表演剧团以及此后几十年的戏剧实验和思考,促成了人类表演学理论的发生与发展。

       理论的探索始于对问题的思辨。境遇剧使剧情变成一种境遇,表演是为了追求“无目的的目的性”。这看似玄妙,其实指的就是具有明确表演意图的演出与即兴、随意的表演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它强调演出的偶然性,观众也成为一种“机遇因素”,既成为演出的一部分,也有权力融入甚至改变演出,戏剧化的行为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在剧场中融为一体。这种表演观念是集体与环境性的,是特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事件的总和,它试图弥合公众与个人世界、审美艺术与社会生活,想象与事实之间日渐明显的断裂。打破观演界限,目的是为了打破戏剧与生活的界限,让戏剧成为生活,生活也成为戏剧。生活与政治中的“表演性”被日益得到重视。表演在本质上成为一种仪式,成为在社会中解决个人身份认同、人与他人及自我关系,甚至思考本质与存在等关系的手段与方法之一。“表演”真正地成为剧场与社会中切实且能够独立存在的主体。

这场戏剧革命多否定剧本文学,提倡戏剧的中心在演出。表演的真实意义在于创造另一种生活,是一场社会化的神秘仪式,应具有广泛的参与性,观演绝不能隔离,要将观众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参与分享演出创作。艺术的真实性使命不在于为观众提供“真实的幻觉”,而在于应该以令人震惊的、醒目的方式让人意识到生活中的缺憾与不完整性,激进的社会政治意识与否定性的美学思想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谢克纳提出,任何东西都可以从人类表演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如果任何一种事物都可以当做表演来研究的话,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究竟什么是表演?人类表演学旨在让人们理解各个行业的表演,就必须追求其中人类行为所具备的“表演性”。如果说真理是被表演出来的,表演出来的真理具有怎样的合理性?既然真理可以被表演,表演又如何被呈现出来?呈现的方式有可能再现真实\现实,也有可能背离真实\现实——这就构成了所谓的“表演性”。传统的戏剧研究通常只研究审美表演,人类表演学也并未放弃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只是将研究扩大到社会表演、大众表演、仪式表演和游戏表演。它重在研究不同的文化形式之间的融合与跨界流动,并将这些表演形式放在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进行分析,找到潜藏在背后的表演理论。

       人类表演学的初衷在反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式的理念,认为艺术不一定摹仿生活,戏剧与生活是一条莫比乌斯圈,彼此相互转化。

       其研究方法可以在戏剧学与社会学等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与共融,戏剧问题可以透过社会学理论的视野进行研究,社会问题亦可以借由戏剧学的思维进行考察。社会冲突有可能具有或遵循某种戏剧结构,戏剧可以作为一种“比喻”\“隐喻”存在于社会与日常生活中。戏剧与社会\生活的界限被打破,戏剧与表演的定义被拓展,成为某种生活\行为方式。这样的研究方法为人类表演学探索出了一片不同于传统戏剧学研究的新天地,但其本身存在的问题却也有可能使这一理论的合理性与自洽性受到质疑。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谢谢。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谢谢!

  • 提高班

    开班时间:滚动开班

    课程特点:该课程主要针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员,学习周期一个月即240个课时,授课主要讲授专业提升遇到的难题。

  • 冲刺班

    开班时间:滚动开班

    课程特点:该班型开设在校考前,针对往期学习中的系统课程查漏补缺,并对2025年的考试押题,模拟测试等。

  • 无忧班

    开班时间:滚动开班

    课程特点:基础班+提高班+冲刺班三合一班型,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确保基础扎实和提高专业能力,冲刺名校更加有保障。

  • 精品小课

    开班时间:在校期间

    课程特点:专业一对一,面对面,采用个性化教学,针对学员个人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系统化讲解。

  • 提高班

    开班时间:滚动开班

    课程特点:该课程主要针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员,学习周期一个月即240个课时,授课主要讲授专业提升遇到的难题。

  • 冲刺班

    开班时间:滚动开班

    课程特点:该班型开设在校考前,针对往期学习中的系统课程查漏补缺,并对2025年的考试押题,模拟测试等。

  • 无忧班

    开班时间:滚动开班

    课程特点:基础班+提高班+冲刺班三合一班型,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确保基础扎实和提高专业能力,冲刺名校更加有保障。

  • 精品小课

    开班时间:在校期间

    课程特点:专业一对一,老师面对面,采用个性化教学,针对学员个人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系统化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