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表演和演出表达方式有哪些差异?


一个演员需要明白舞台表演和电影表演两者“大”与“小”的区别。这里的大小不仅指演员的音量、肢体动作的幅度或者面部表情的夸张程度,还包括在台上或镜头前面所传达的能量和气场(这两个词其实都不那么恰当)。
舞台表演因为没有镜头,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看任意一个演员,甚至一件道具。此外,没有镜头代表特写之类的手法不存在,所以舞台演员,尤其是在大场景中很容易失焦,即观众的视野里模模糊糊好像有这么一个人,但他/她所传达的能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还没有桌上那个精致的茶壶吸引眼球。所以舞台演员要懂得把一句台词或者一个动作里的能量推向“大”(如前所述,不一定指音量或者踢腿的高度,真正的好演员在台上一句耳语也能让剧院里的几百号人立马静下来)。这也是很多演员的一个误区,即刻意地喊叫或做幅度很大的动作(“哎,快看我呀,我多有意思呀!”),结果只能让自己变得滑稽甚至讨人厌。
电影表演则注重“小”。因为有镜头“指引“观众的注意力,加上有专门的录音人员,演员对自己表演的控制趋向于“小”(不一定指音量或者动作幅度)。拿特写来说,我们肯定记得电影那些十分经典的特写,比如眉头一皱,嘴角一撇,手指一勾。这些细小动作看似很“小”,可要一个演员把握得恰到好处,需要多年的经验和练习。镜头对着演员的脸和脖子,观众到最后也只能看到他/她的脸和脖子,但作为演员来说,整个身体都较着劲呢!
经常听到我们戏剧表演系的学生说,拍一些电影短片的时候导演会说“收着点,这不是音乐剧”之类的话。同理,一些拍电影电视的演员在排练话剧的时候会对自己的一个手势或者一个眼神颇为得意,但却没意识到这些其实是没多少意义的,因为你在台上挤眉弄眼,别说那些买了便宜票坐在二楼的,就是10米开外也看不见了啊!
在电影技术诞生前的很久很久很久时间里,表演都专属于戏剧,方式方法也局限于戏剧。
而电影技术诞生后的若干时间里,表演也基本和电影没啥关系,因为那时电影还被认知为一门技术或一门杂耍。后来有了第一批把电影当故事拍的人,也就有了电影演员这个职业。
后来就到了好莱坞黄金时期,才有了‘影星’这个概念。
最初电影因为默片形式,很多电影演员都是来自舞台的,后来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演员的要求也不一样了。
很多演员开始不适应技术发展,观众也不接受他们的表演方式,于是一批演员被淘汰了。
因此,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最初都是一种演法,也没有任何观众去质疑他们的表演方式。
直到现在,诸多优秀的影视演员都曾活跃于舞台。这个例子太多就不讲了。
然后来说说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关于这本书到底讲的啥就不多说了,因为渐渐发现就算戏剧学院对斯坦尼的理解也是有很大偏差不足的,我就谈谈我的理解。
我理解的斯坦尼是给演员塑造人物提供了一个方法,简单而言,他的体系的最大目的是在于让角色塑造更真实,更鲜活,而非标签式的假模假式,他的方法后期引入美国后又专为了‘表演方法派’,在方法派指导下,好莱坞迎来了一批优秀的演员,
他们包括马龙.白兰度,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
所以原本斯坦尼的表演体系指导实践都源于舞台戏剧演出,但是超越这一点,就塑造了影史的群星璀璨。
所以表演就是表演,只有载体不同,本质上并无差异。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谢谢。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谢谢!


-
提高班
开班时间:滚动开班
课程特点:该课程主要针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员,学习周期一个月即240个课时,授课主要讲授专业提升遇到的难题。
-
冲刺班
开班时间:滚动开班
课程特点:该班型开设在校考前,针对往期学习中的系统课程查漏补缺,并对2025年的考试押题,模拟测试等。
-
无忧班
开班时间:滚动开班
课程特点:基础班+提高班+冲刺班三合一班型,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确保基础扎实和提高专业能力,冲刺名校更加有保障。
-
精品小课
开班时间:在校期间
课程特点:专业一对一,面对面,采用个性化教学,针对学员个人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系统化讲解。
-
提高班
开班时间:滚动开班
课程特点:该课程主要针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员,学习周期一个月即240个课时,授课主要讲授专业提升遇到的难题。
-
冲刺班
开班时间:滚动开班
课程特点:该班型开设在校考前,针对往期学习中的系统课程查漏补缺,并对2025年的考试押题,模拟测试等。
-
无忧班
开班时间:滚动开班
课程特点:基础班+提高班+冲刺班三合一班型,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确保基础扎实和提高专业能力,冲刺名校更加有保障。
-
精品小课
开班时间:在校期间
课程特点:专业一对一,老师面对面,采用个性化教学,针对学员个人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系统化讲解。

